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源于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,拥有我国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-化学工程与技术,由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时钧院士创立,欧阳平凯院士、徐南平院士等三代学科带头人为学科的建立、发展和交叉拓展作出重要贡献 。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、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。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、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等 4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,支撑江苏先进化学和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“2011 计划”。
坚持党建引领,赋能学院学科高质量发展。构建“三位一体”党建工作体系,推进 三全育人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。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 工作标杆院系、首批全国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、全国高校党建 工作样板支部和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。教师第五党支部入选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受到中共中央表彰(江苏高校唯一)。学科整体实力居国内前列,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,支撑学校 ESI 综合排名全球前1‰。
坚持传承发展,实施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融合。凝练并大力弘扬时钧先生“忠党爱国、淡泊坚韧、求实惟先、扶掖后学”的崇高精神,以示范引领师德师风建设。建立“思政融于专业”的特色化工教育新方法,以“润物无声”方式在知识传授同时进行价值教育。学院现有2名院士,5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,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、全国优秀教师2名,先后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、国家级优秀教学团 队、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、教育部创新团队(4个)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,“化学工程进展”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坚持产教融合,培养符合国家战略的专业化人才。聚焦行业需求,发挥学科优势,形成了基于“课程链-人才链-产业链”三链对接的科产教协同育人培养体系;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,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。2023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。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入选国家“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”,特聘教授恩瑞克·德里奥利获2021年度“中国政府友谊奖”。培养的学生先后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、挑战杯全国特等奖、创业大赛金奖,连续12年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(2021年全国第一)。学院为行业输送超过2万余名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,涌现出一批以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院士、苏州实验室主任徐南平院士、中科院过程所所长杨超研究员、江苏大学校长邢卫红教授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。
坚持应用导向,持续完善创新链条服务产业发展。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,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,不断完善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促进成果转化,创新“一所两制、统一管理”模式已成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。依托学院成果培育久吾高科(2017 年创业板上市)等3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产学研协同开展“服务江苏化工转型发展南工行动”,服务千家企业、减少亿吨级三废排放,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。近五年,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基金委重大 项目等 60 余项国家级重要科研任务,发表 Science 、Nature 正刊6 篇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累计形成经济效益数百亿元,实现了原创成果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。其中“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”,突破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国际难题,成为以科技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,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评价并殷殷嘱托“要多开展这样的科研攻关”。